为促进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课标和教材解读能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2020年12月9日-10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和江苏科技出版社主办,南京市教研室和南京市钟英中学共同承办的“江苏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教材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约3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研讨会。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教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杨裕前教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董林伟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善良副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徐德同老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朱建明副主任,江苏省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经理陈卫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王红兵老师以及江苏省其他各大市数学教研员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培训研讨会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徐德同主持。
开幕式上,南京市钟英中学王小虎校长致欢迎辞。随后,南京市教研室朱建明副主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卫春副总经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善良副主任分别发言。李主任提出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五点要求:要有教育家的理想,要有追求家的眼光,要有科学家的思维,要有艺术家的品位,要有诗人般的浪漫。他用三句话对数学教学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即“让数学成为文化,让探究成为习惯,让学生享受数学”。此外,李主任还指出,在新课标和新教材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骨干教师需要去学习与实践,尝试与摸索,开拓与创新,热情洋溢地鼓励所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探索和积累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学会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追求、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开幕式后,是三节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展示课。
第一节课,来自苏州振华中学校的吕亚军给大家带来了一堂课题为《6.3一次函数的图像(八年级上册)》的展示课。本节课,通过不断的探究,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画函数图像的思路和方法,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探寻了真知,更关键的是构建了生长数学的思维活动及数学学习方式。
第二节,我校优秀数学教师王强带来的一节同课异构展示课。王老师在本节课的探究一次函数图像的环节中,用四个活动贯穿始终。课堂上,王老师通过画函数图像开展学习活动,数形结合,为后续研究函数的性质作铺垫,同时也为学生们研究函数提供了方法,很好诠释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于“数形结合”的经典评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第三节,常州市教研室杨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6.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杨老师这节课,从复习温故已学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开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其他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通过猜想、从已有的知识、方法出发,进行探究、验证,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自然生成新知,找到了生长的路径,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三节展示课后,宿迁市教研室周斌老师及南京市教研室王红兵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周老师建议从实际情境引入,从数学外部进入数学内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自身对函数图像的认识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王老师再次重温曾经送给一线老师的三句话: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少教多学。他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参会老师:要注重数学本质,牢牢抓住教材,追本溯源,方得本真。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徐德同老师高度赞扬了钟英的学生,赞赏孩子们不仅听课很认真,而且能够表现出一种纯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徐老师寄语在座的数学教师:数学课堂要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让研究成为一种常态,让数学素养落地生根;从“理解数学、理解教材、理解学生”慢慢转变为“研究数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最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杨裕前教授总结: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围绕课堂目标,通过老师的课堂引导,学生外在可观察的活动到位,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
10日上午,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教授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杨裕前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特邀专家分别给参会的各位教研员及老师们带来了两场精彩讲座。
为期两天的培训暨教材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参会教研员及老师们的专业知识,更从理论层面和课堂教学层面,开阔了视野,指引了方向,更让大家体会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而这些正是当下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参会老师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不仅要再次好好领会专家们的讲座,更要与平时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在体会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在享受数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完善自身的素质,将平时的教学和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